甘洛,彝语为甘姓人居住的山谷。1956年12月建县时名为呷洛,因“呷”字读音与原地名误差太大,1959年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甘洛。甘洛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经120°28′—103°01′,北纬28°38′—29°18′之间,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东邻峨边彝族自治县及金口河区,南接美姑、越西两县,西连雅安市石棉县,北毗雅安市汉源县;县人民政府驻新市坝镇团结南街393号,距西昌市237公里。
全县辖区面积2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982.58公顷、森林面积246.74万亩、草场面积89.12万亩,森林覆盖率46.49%;行政区划调整后辖13个乡镇,127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城镇化率28.6%;居住着彝、汉、藏、回、苗等多个民族,2021年,总人口238521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78.8848%,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县境内最高海拔4288米,最低海拔570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甘洛县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9种,其中铅锌矿储量大、品质高,曾被誉为“西部铅都”;水能资源得天独厚,地方中小水电可开发量达60余万千瓦;农业资源特色突出,是“中国黑苦荞之乡”和“四川省核桃产业十大扶持县”;人文资源积淀厚重,汉时的灵关古道、大唐的“南方丝绸之路”均在此过境设关,是川滇通道的重关要隘;旅游资源颇具开发潜力,有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有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彝族传说中的神山吉日坡和鬼山德布洛莫等自然文化景观。
1、茶马古道-甘洛清溪峡古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
茶马古道-甘洛清溪峡古道
甘洛清溪峡古道(甘洛县)清溪峡古道,地处甘洛县坪坝乡境内,南北走向,全长5公里,因唐代川西节度使韦皋为通好南诏在峡内设置清溪关而成为境内名胜。峡内植被茂盛、水流淙淙,古庙宇遗址、古兵站遗址、石桥、马道、双狮眼、飞观音、断头崖、关公试刀石等景观以及两侧6座3000米以上的险峰,让人充分感受到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双重神奇。灵关古道清溪峡段是国内仅存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长、马蹄印最深的古代青石板路。保护范围:南至双石包,北至遗址北侧横岩子,遗址占地范围向东、西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西各向外延至山峰顶。………
2、清溪道
推荐2
清溪道
唐贞观年间开辟的清溪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清溪峡内两岸千仞峭壁,古木参天,谷中溪流淙淙,潺响回环,花岗石嵌成的古道上马蹄印深深陷于其中,古道旁尚有护路兵营的“齐民雕”遗址。………
3、田坝的土司遗址
推荐3
田坝的土司遗址
自元朝建立土司制度以来,甘洛长期属于邛部宣抚司辖地。十八世纪初,二岭(即上下土司)迁来甘洛田坝。田坝的土司遗址有三处:阿日土司衙门、煖带密土司衙门、煖带田坝土司衙门。………
4、吉日波山
推荐4
吉日波山
金字塔形的吉日波山,在彝文经典《勒俄特依》中记载为:洪水淹没天下时,世界仅存的几个山顶之一,是甘洛县有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5、新民古城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5
新民古城遗址
新民古城遗址(甘洛县)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外延30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6、海棠北城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6
海棠北城门
海棠北城门年代:清2012年,海棠北城门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海棠北城门保护范围:东至城墙外延1米,西至城墙外11米,南至南侧城门基石外10米,北至北侧城门基石外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5米,向西、南、北外延15米。2.城西石刻保护范围:石刻向东、西、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西、北外延15米,向南外延10米。3.城墙保护范围:南段城墙两侧向南外延1米,向北外延3米;北段城墙两侧向南、北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南段城墙保护范围向南外延2米,向北外延5米;北段城墙保护范围外延15米。………
7、甘洛关帝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7
甘洛关帝庙
关帝庙年代:清2019年,甘洛关帝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煖带密土司衙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8
煖带密土司衙门
煖带密土司衙门年代:民国2012年,煖带密土司衙门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南外延30米,向北、西外延3米,向东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0米,向西、北外延25米,向南外延15米。………
9、彝族碉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9
彝族碉楼
彝族碉楼年代:民国2019年,彝族碉楼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